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模式解读:一个乡村就是一个度假综合体度假乡居模式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3-01-05
随着休闲旅游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过去单一的农家乐、乡村游的形式慢慢不能满足市场发展要求,发展乡村度假综合体成了现在开发乡村旅游的重点,而通过对传统村落的改造来打造乡村度假综合体则成为现在发展的热点。从目前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来看,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或者品质不够等问题,成为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的短板。

导读

随着休闲旅游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扩大,过去单一的农家乐、乡村游的形式慢慢不能满足市场发展要求,发展乡村度假综合体成了现在开发乡村旅游的重点,而通过对传统村落的改造来打造乡村度假综合体则成为现在发展的热点。

模式解读

一个乡村就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

通过乡村闲置农宅的统一收租,并进行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将村落打造成为高品质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并塑造特色乡村度假品牌。

(一)村落特征

1、村落生态优良。与传统旅游不同,度假乡居模式对于乡村区位交通的要求较低,往往选择较为偏僻的村落。这种村落生态优良,环境幽静,最重要的是原生态的乡村味道浓郁,这种天然的、保存良好的乡土气息恰恰是度假乡居模式开发的重要载体。

2、房屋空置率高。部分房屋空置是度假乡居模式开发的重要条件。闲置的农宅减少了项目前期的工作程度,容易进行资产流转,并易于对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因此,度假乡居模式一般选取“空心村”或新村搬迁之后的废弃旧村,既避免了闲置资源的浪费,又使得偏僻无人居住的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3、建筑风貌良好。度假乡居模式要求村落民居建筑多为传统老院落,风貌特色突出,由砖石或木头等乡土材质砌筑而成的建筑更能彰显乡村的质朴乡土气息,而且建筑外貌、结构等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改造价值,便于构建与城市现代化建筑风格形成强烈的反差的度假模式。

(二)模式要点

1、闲置农宅整体打造。将闲置农宅集中,进行整体打造,由村集体对村内空置民宅统一租赁回收,通过引入外来企业资本或自筹资金,进行整体度假化改造,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度假区域。

2、高端度假品牌塑造。对于闲置农宅的改造要求文化性、乡土性与品质感兼顾,追求外旧内新、外朴质内奢华的效果,塑造独立的度假品牌。

3、村民参与方式营造。度假乡居模式,根植于乡村生活,村民的参与必不可少,可通过探索村民房产、土地入股,或返聘村民为度假村(区)员工等多种方式,促进村民就地就业,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实现社区居民的持续参与。

模式推动力

城市返归乡村的旅游市场需求

王澍乡村改造_王澍 乡村改造_乡村改造

城市的拥挤喧嚣、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迫切渴望逃离人造空间,到丛林山谷、自然乡野,而且这种需求日益显现,因此,深处交通不便、偏僻原生态的乡村逐渐成为人们的出游热门之地,正是这种需求催生了乡居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

粗放式大众旅游向精致化小众旅游转变

小众旅游是区别于大众旅游的一种精品化的旅游模式,其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并让旅游发展方式、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均面临转型和创新。高端化的度假乡居模式主要针对小众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创新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让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为高端小众提供更具品质的旅游生活。

模式构建

(一)唤醒沉睡资源—闲置资产流转

闲置资产流转是度假乡居模式成功开发的首个关键因素,也是重要的资源获取途径。农村闲置资产流转,实质是一次城乡要素流动的改革,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探索。一些乡村中,农民拥有的土地、房屋等资产普遍闲置“沉睡”,财产权、收益权得不到有效体现,进而造成了农村产权资源错配或闲置浪费。乡村闲置资产流转能够唤醒沉睡的闲置资产,发挥资产价值,进而实现一定收益。

1、资产流转的本质

闲置资产流转的本质是资产所有权不变,通过出租其使用权来实现闲置资产的价值。农民依然对所拥有资产享有所有权,流转只是将其资产的使用权进行出租、出让等,资产的所有者会以租金、分红等方式获益。

2、资产流转的关键

资产流转能否顺畅的关键要看承租方的务农效益,这是维持其对农民租金承诺的现实基础。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条件下,提供足够的效益保障,才能够让农民自愿参与到资产的流转中来。

3、资产流转的形式

资产流转可以采取多种流转形式,出租、出让、转包、入股等为资产流转的主要形式。

(1)出租:是农户与承租方之间在一定期限内的资产使用权转移,农户自愿将全部或部分资产使用权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给出租方固定的收益。出租的期限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最长不超过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出租流转的步骤一般为村集体统一收购(收回)闲置资产;农户在获得一次性补偿后,自愿放弃土地、房屋等的使用权;承租人和村集体协商租赁价格、租期(一般是20年),并签订房屋租赁合同。

(2)入股:即农户将全部或部分资产的使用权作价为股份,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以入股的资产使用权作为分红依据,股红按经营效益的高低确定。该模式体现了旅游业“利益共享”的精神,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兼顾村民的长远利益,获得就业机会或从事经营工作,使他们能够长期分享旅游收益。

(3)转包:主要为闲置土地流转形式。即土地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地的使用权包给第三方,转包期限在不超过土地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内由双方协商确定,转包方与发包方的原承包关系不变。

(4)出让:主要为闲置土地流转形式。即取得一定量的土地补偿后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形式。这部分被征用了土地的农民,在按有关规定获得资金补偿后,就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发包方或当地政府,从而再转交给建设方,承包方对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即行终止。

(二)规范开发方式—整合开发、乡土时尚结合

1、开发主体

(1)村集体统一整合开发

村集体通过自筹资金的形式,将村里闲置的农宅流转过来,进行统一的整合开发。保留农宅外观,对内部进行装修改造,满足高端度假需求。如密云古北口北台乡居农宅专业合作社由村里12人发起成立,成员出资总额52.7万元,对村里闲置资产进行统一开发和经营管理。

(2)村集体与共同开发

村集体通过引入外来资金的形式,与专业的合作,对村里的闲置资产进行统一的整合开发。这种开发形式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并且开发建设相对专业,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村集体可与组成旅游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负责资源整合和统一开发。如密云山里寒舍,由北京北庄和村集体共同成立北庄镇干峪沟旅游合作社,合作社为合作开发(股东单位)单位,负责资源整合、开发及提供配套服务。

2、开发要点

(1)乡味保留与展现,最大程度展现乡村风貌

建筑材质乡土化:度假乡居的改造讲求文化性、乡土性,外表古朴陈旧,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突兀,不张扬。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当地材质,如石材、木料、稻草等乡村改造,尽力呈现传统民居形态,营造浓郁的乡味建筑。

完全以当地材料改造的山里寒舍一角

旅游体验乡土化:旅游体验虽是度假乡居的软性资源,却涉及深入内心的情感反馈。在旅游体验活动的开发中,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村落中的乡土资源,如农田、果园、乡村家禽等小动物,以及生产生活工具、场景等,配套现代休闲理念,形成极具乡土性的乡村体验产品,提升游客的度假情致。

度假氛围乡土化:度假乡居,以“乡味”为氛围基底。一方面展现乡村原生态景观,古树老井山花、石磨草屋篱笆,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意境;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保留乡村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气息,将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耕种的村民、喂家禽的农妇以及房前屋后休息的老人,都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里寒舍当地人家饲养的家畜

(2)高端品质度假,最大程度提供舒适奢华体验

满足度假功能,是度假乡居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乡村旅游升级的重要表现。在追求乡土、质朴的同时,兼顾度假的品质与舒适。外旧内新、外朴质内奢华的反差组合,更营造出独特的度假体验。

(三)专业管理方式—资产运营管理

1、运营主体

(1)专业运营管理公司

在对闲置资产进行统一整理和开发的基础上,可以引进专业的酒店运营管理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这类公司对酒店有着专业的运营管理理念,可以有效、专业的管理乡村酒店,以获取相应的收益。如山里寒舍专门引入了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

(2)村集体统一运营管理

村集体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对度假乡居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结算,统一分配客源,在利益分配上以逐年递增的形式,为入社的闲置农宅合作社农户分配红利和租金,从而防止恶性竞争。

2、运营要点

(1)全力塑造度假品牌

运营管理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度假品牌培育和塑造,力求以成功特色的项目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品牌,以完善的运营管理,塑造品牌,并逐渐实现品牌延伸和品牌输出,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品牌复制。

(2)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一方面,让农民充分参与其中。优先考虑本地现有居民以及返乡居民就业,并积极组织农民培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项目开发充分利用乡村现有资源,在力求不改变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为农民带来收益。

另一方面,让农民真正获得收益。从农民角度出发,制定切实能够满足农民利益的相关政策,进而激发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

(四)三方效益共赢—乡村效益升级

1、投资开发商——经济效益与品牌效益

度假乡居的成功开发建设,一方面可以获得应的经济回报,另一方面,随着项目的投资、开发、运营管理及营销推广的系统化运作,会形成自身的度假品牌,在一定的区域内会逐渐形成品牌号召力,形成连锁运营模式,通过模式复制获取更大的品牌效益。

王澍乡村改造_乡村改造_王澍 乡村改造

2、农民——最直接的受益者

度假乡居模式中,农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其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租金收入、分红收入及工资收入。

(1)租金收入

农民将闲置土地(宅地)、房屋等资产以租赁的形式流转,果园、农园等的经营权也可一并外包,农民每年收取租金。比如山里寒舍,提供给农民的每个宅院年租金为6000元,每亩耕地年租金1000元,每5年递增5%;果园等的租金每5年递增20%。

(2)分红收入

村民可通过房产、土地等方式入股,成为股东,每年不仅有固定的租金,年底还能按入股多少和项目的效益获取一定的分红。入股分红有助于社区居民的持续参与。

(3)工资收入

度假乡居模式的开发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村民就地就业的进程。随着大量工作岗位的释放,如客房服务、安保巡逻、卫生保洁、农场耕作、果树管护等,为村里的原住居民和在外打工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成为挣工资的新型农民。

3、乡村——推动乡村升级发展

度假乡居模式的建设过程中,会同时推进乡村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垃圾和污水处理、通讯信息和劳动就业服务等体系的建设,推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升级,使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田园牧歌式的传统生活方式得到有机的融合,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借鉴

密云山里寒舍——从“空心村”到乡村度假区的华丽转身

山里寒舍位于京城东北部的密云县北庄镇的干峪沟村,距离北京108公里,是一处由古村落改造成的乡村酒店群。山里寒舍将整个村子的宅基地和农民的田地租用,约15公顷。预计在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上改造建设86套创意乡村民居及15亩公共配套功能设施,形成山里寒舍创意乡村休闲度假区,预计开发的配套设施还包括会所、高尔夫球场、马术场、SPA中心、会议中心、多功能娱乐中心、泳池、手工坊、农耕博物馆、观光车等。

1、“山前”——山里寒舍开发前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干峪沟村村民逐渐外迁,导致大量民居闲置乃至荒废,村内民居空置率高达80%,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干峪沟村户籍人口仅有41户71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常住人口不足20人。随着年龄结构逐渐老化,年轻劳动力纷纷外出谋生,造成土地和山场无人打理,全村43处宅院,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村庄日益凋敝,了无生机。

开发前的干峪沟村

王澍 乡村改造_乡村改造_王澍乡村改造

2、“山后”——山里寒舍开发后

2013年,北庄,以50年租用、二套闲置房入股合作等形式,收租了村里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或集体土地),对村落的供电、给排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高规格建设,并将传统民居院落改造成为高品质的度假酒店,以“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为特色,将城市化的星级酒店享受与乡村自然宁静的生活自然融合,并配套了游泳池、高尔夫、儿童游乐场等休闲度假项目,目前开放的院落有20余座,入住价格从1500元至4000元不等。通过这一模式,村民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同时还成为山里寒舍的员工,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而干峪沟村的土地、果林等各类资源也得到了系统盘活,昔日荒凉的空心村变身成为国际范的乡村度假区。

进行开发建设后的干峪沟村

山里寒舍成功之路

1、有效的土地流转

在“山里寒舍”的带动下,干峪沟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着眼于干峪沟村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以及特殊的旅游市场需求,有效推动土地、房屋流转,在不改变所有权前提下,村民以房屋、果树、土地入社,化零为整,委托企业统一管理。利用这些废弃或闲置的宅基地(或集体土地),以50年租用、二套闲置房入股合作等形式,改造建设40套创意乡村民居及15亩公共配套功能设施,形成了山里寒舍创意乡村休闲度假区。

2、最乡土的资产升级开发

山里寒舍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乡村的原始生态特征,开发不破坏当地环境,保留了原有的古老建筑外貌。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当地的石材和木料,最大限度地保护民居的原始状态。酒店房间在原有老房基础上改造装修而成,从外面看还是村民老宅,木门、木窗、椽子、石头院墙等都得到保留。而室内却别有洞天,糅合了中西设计,融合了古朴与现代理念,创建了古朴而不失现代化的混搭风。五星级的客房及卫浴设施,中西餐厅,无线网络覆盖,是最乡土的资产升级模式。

古朴而不失现代化的山里寒舍

3、 有力调动农民积极性

(1)最大限度保障农民权利

北庄与干峪沟村村民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委托经营合同。20年之后,如果村民对现有的经营状况和收益表示满意,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优先续租给开发企业。开发若干年后,根据村民意愿,项目经营权、基础设施、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将一并交回他们手中,也可以继续委托开发企业经营。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2)最大程度确保农民收益

山里寒山为居民提供了租金、分红以及工资等多种收益形式,全村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在企业就业的社员年收入超过5万元。出租房屋、土地、果园等均可以获得租金,还可以入股合作社,按照经济效益和入股比例获取一定的分红,另外北庄镇政府还监督企业为村民优先安排社员就业,为农民带提供土建维修、客房服务、安保巡逻、卫生保洁、农场耕作、果树管护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山里寒舍还吸引了本地青年回流。现在山里寒舍的客房部主管、餐饮部主管、大客户经理,都是北庄镇土生土长的子弟。

从目前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来看,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或者品质不够等问题,成为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的短板。未来发展,要结合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等生态优势,可分期、分步、合理的建设生态化乡村休闲度假酒店、乡村特色商业街、乡村MALL等商业设施,作为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商业配套板块,综合性的体现生活、休闲、购物、娱乐等多项功能,为整个区域提供较高品质的服务。

注:本文图文来源于美丽乡村研究中心,如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春节期间,同安竹坝百利种苗园区对外开放,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果蔬,漫步田园间。(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在翔安香山景区,50亩油菜花竞相绽放,游客纷至沓来,徜徉在花海中。(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乡村热点_乡村韵事全文阅读 乡村韵事免费阅读_怎么用笔记本做wifi热点能让手机接收热点上网

春节假期,翔安区新圩镇的大帽山境田园综合体红红火火,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福到宛厝”游园活动赚足了人气。(陈翰摄)

花香客自来,春节期间,同安区汀溪镇古坑村的三角梅在骄阳下一簇簇一团团,花开红似火,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记者王火炎摄)

-岛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成为厦门市春节旅游市场新热点

乡村热点_怎么用笔记本做wifi热点能让手机接收热点上网_乡村韵事全文阅读 乡村韵事免费阅读

-厦门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春节黄金周,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厦门又一次成为国内旅游热门目的地。一个新现象是,岛外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也大放异彩,在火热的厦门春节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岛外四个区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同比增长9.7%。值得一提的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高速增长领跑岛外旅游市场,接待游客134.5万人次,同比增长20.6%;旅游总收入达到1.8亿元,增长24.1%。作为厦门代表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顶上人家和军营村分别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和2.06万人次。

数字的高速增长,反映了厦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现状,这一产业正逐步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增长极,这是厦门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的又一具体体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码政策和资金扶持,从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热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高度出发,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推动乡村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乡村热点_乡村韵事全文阅读 乡村韵事免费阅读_怎么用笔记本做wifi热点能让手机接收热点上网

推动产业升级培育人才队伍

2月7日,大年初三,位于翔安区新圩镇的大帽山境田园综合体开门迎客,专门为喜迎新春举办的“福到宛厝”游园活动赚足人气。今年春节前,大帽山境田园综合体二期开业,80余间高端精品民宿进入春节旅游市场,引发了热烈的市场反应。据民宿经营方介绍,离春节黄金周还有一个星期时,大帽山境的客房销售就已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二。

大帽山境进入市场,不仅首开厦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端精品民宿的先河,更标志着厦门的休闲农业产业已经全面步入了转型升级阶段,“小、低、散”的休闲农业点正式成为过去式。市委、市政府从顶层设计入手,科学划定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着重突出厦门地域特色和文化创意,集中资源打造注重游客参与体验的集约型、精品型休闲农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厦门市休闲农业独有的吸引力和附加值。

众人拾柴火焰高。从2017年开始,市政府积极引导市属、区属国有企业采取整体规划、成片开发的方式,投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马加鞭生成一批特色鲜明、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大型休闲农业项目。到2019年春节前,除特房集团投建的大帽山境项目已对外营业外,象屿集团投建的香山乡苑项目一期也已基本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市最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体验及农耕文化普及场所。纵观厦门如今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以种植、观光、采摘、农家乐、民宿、教学实践等为主要特色的各类休闲农业项目相继进入市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乡村韵事全文阅读 乡村韵事免费阅读_怎么用笔记本做wifi热点能让手机接收热点上网_乡村热点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为了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人才供给,厦门市农业部门不断开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理人、从业农民为对象的各类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培训,截至2018年年底,已培训本地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超过400人次,基本做到全市休闲农业点的全覆盖。不仅如此,厦门市还积极落实人才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能人才通过多种方式返乡兴业,建立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形成以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科学规划引领加码扶持政策

关注厦门“三农”发展的人们不难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年轻人陆续加入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建设队伍当中。实事求是地说,年轻人敢于在新领域里甩开膀子开疆拓土,不仅仅因为他们看好产业的未来发展,更因为各类实实在在的扶持政策给了他们莫大的信心。去年8月份,厦门市出台《关于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将休闲农业作为厦门市重点推进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建设一批具有生产、观赏、体验、游乐等功能配套的特色产业小镇、现代农业庄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生态农庄、风情旅游小镇、慢生活休闲基地、乡村精品民宿,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观光农业、森林人家、农家乐、水乡渔村、花海公园等乡村旅游业态快速发展,打造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在另一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市级重点示范村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厦门市更是明确将休闲农业规划进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的发展路径,提出8个重点示范村在加强原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的基础上,结合休闲观光,开拓农业主题休闲游,促进个性化发展,打造四季有花、有果的休闲农业新格局。值得关注的是,曾一度遭遇发展瓶颈的民宿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意见》提出以“合作社 企业”、村民自办、社会资本介入等方式,加快民宅流转,按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红“三个统一”的模式,带动民宿发展。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厦门市将在民宿建设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丰富休闲农业业态,以留住人、拉动消费为目标,推动产业健康向好发展。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正成为厦门市极其重要的一步棋。日前通过评审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施规划》,既对厦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所需建设的产品体系、项目提升、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实施方案等领域进行了合理规划,符合厦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也对厦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方向进行了剖析与定位,符合厦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需要——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为主题,以“产业重建、人口回流、乡村振兴”为手段,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怎么用笔记本做wifi热点能让手机接收热点上网_乡村韵事全文阅读 乡村韵事免费阅读_乡村热点

链接

发展乡村旅游

村民喜领分红

今年春节前,同安区汀溪镇顶村村的611名村民喜滋滋地领到了村里发的“红包”,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他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这次真金白银的现金分红,正是顶村村以农家乐合作社为载体,专注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结出的硕果。

近年来,顶村村通过“村党支部 合作社 村民”的模式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昔日的偏远山村旧貌换新颜——全村所有民宿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村党支部对全村的乡村旅游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开发管理,并支持、监管合作社运营。村民既可以以民宿入股参与分红,也可以投工投劳,成为合作社的员工,在家门口就能上岗工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顶村村紧紧抓住新时代新机遇,不断书写脱贫致富的新篇章。2018年,顶村村合作社的总收入再创新高,突破了1500万元大关。在扣除设施运营、建设费用及人工等成本后,村两委、合作社决定把结余的大部分上交村集体,用于今后发展公共事业,另外一部分则用于给村民进行现金分红。村民的收入数据也在不断刷新,2018年,顶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约4万元,每间民宿每个月的分红都在1000元以上,以民宿入社的社员平均每户年分红约10万元。根据《顶村村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接下来,顶村村这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还将建设文化休闲广场、葡萄采摘基地、共享农场等项目,进一步推动产业振兴,更加快速、全面地带动村民继续增收。(厦门日报 记者 林 雯)

上一篇:数字乡村规划应运而生需要大力发展“去中心化”
下一篇: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步伐
热门服务和内容

客服微信

  • 客服微信

    扫描咨询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公众号

    扫码查看演示

  • Copyright © 2019-2021 网侣(宁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 宁ICP备16000137号-9
    电话咨询:183-9523-2024
    在线客服咨询